河上清波

一个老文艺青年了,喜欢摄影、旅游、烹饪(仅限东北菜)。现在在日本一个存在感很低的小地方留学,喜欢到处拍拍却只能去别的县。在LOFTER上想尽量坚持日更一次,但迫于现实没有那么多照片可发,毕竟计划赶不上变化快嘛。

2018年五一的时候我和朋友们去了京都。那是我来日本以后的第一个假期,而且京都可是我向往已久的城市,自然对这次出游充满了期待。好在这些朋友里面有精通查找路线的达人,我只要跟着他们走就能省了好多心,不然其实从我住的城市到京都坐电车要倒车两次,而且有2个小时的车程,挺麻烦的呢。

京都过去从平安时代一直到明治维新为止都是日本的首都(严格意义上讲,日本其实没有首都这个概念,仅仅只是天皇在哪里居住就视哪里为首都,日本最后一个幕府统治时代是德川时代,也叫江户时代,就是因为德川家族把统治的中心选定在了江户,也就是现在的东京,等到幕府被推翻,天皇重掌大权以后自然也想去各项设施、机构完善的江户),同时在德川时代初期将军也曾在把他的幕府设置在了京都,因此京都既有京都御所(也就是日本版的故宫),也有幕府将军的二条城。

再多扯点儿题外话吧,日本的封建机构的运行方式跟中国古代其实完全不一样,日本的这种制度很像欧洲,我认为这才是“封建社会”真正的意义,“封建”也就是说“封邦建国”,天子给各位诸侯一块封地,诸侯在这块封地上可以建立自己的运营团队,自负盈亏,只要按时依据礼法对天子进贡,当天子遇到危险或者需要的时候代领自己的军队去护驾就好了。在这块封地上各位诸侯有极大的自由,他可以任命他以下的各级官吏,也可以制定自己封地专属的各项法律法规,他以下的各级官吏只需对诸侯效忠即可,不受天子的直接领导。而日本与欧洲不同之处就在于“幕府”的存在,幕府可以说是一种相对于以天皇为代表的朝廷体系之外的另一元政治体系,是一种依靠绝对的武装力量而建立起来的,受到皇权认可的军政府政治体系。幕府掌握了执掌日本的实权,朝廷体系沦为神道教这一日本国教下的神官式的存在,在精神层面上作为日本的某种宗教意味上的象征。(要是从这个意义上讲,日本的天皇倒是有点儿像欧洲的教皇,却没有教皇那么大的实权)

因为我过去曾经考过世界史专业的研究生考试,并且我本人就特别喜欢历史,所以对这些东西特别感兴趣,也喜欢研究。好了,我出于技痒的BBBB完了。

讲了这么一堆,其实就是想说我第一张就是在幕府的二条城拍的,第二张就是在京都御所拍的,二条城里奢华得让人目不暇接(因为室内不允许拍照,所以我没有留下里面的照片),总之就是什么都用金箔贴过,所有用具都极其考究,装潢所营造的气氛无比让人感到压抑,还没等见到将军的面就已经让人紧张得透不过气了就对了。反观京都御所,我甚至都有一种“切,就这?”的感觉,真的是太寒酸了,都不用用日本故宫比中国的故宫,我个人觉得京都御所至多只能跟我老家抚顺的赫图阿拉老城比一比了。

我在京都御所拍出来的照片大部分都是游客照(捂脸),个人觉得满意的现在就发现这一张,要是将来我又有了新的发现到时候再传吧(或者祈祷日本的新冠肺炎疫情赶快结束)。

京都的旅游景点简直不要太多!我到现在为止去京都已经七次了,每次时长不一,短的半天,多的3天,就这样都还没把京都所有的景点都逛完呢!

比方说京都的伏见稻荷大社、清水寺、二宁坂这样,在不大的范围里就集中了好多景点,把这一块逛完一天时间就过去了,更不用说四条大街、花见小路、鸭川这种距离很长的整条街都是景点的地方了。

图三、图四、图五、图六就是从伏见稻荷大社到清水寺的一路所见。伏见稻荷大社听起来只是一个地方,其实那里是一座山,整个山上最大的神社自然就是伏见稻荷大社了,但是在这座山上还存在无数个小神社,如此多的小神社最里,我见过的最小的仅仅只有一个一人大的迷你小神龛,但这也算作是一处神社了。我拍的图三就是那座山上的众多小神社中的一处。当时我拍这张照片的时候用的就是黑白模式,所以这张照片其实我没有修过。当时给我的感觉莫名地有种很“社会”的感觉,我脑海中一直有个图像,就是在这个画面里站着一群身着黑色笔挺西装,统一戴着墨镜的黑社会人员在老大的代领下对着神明祈福......

图四就是清水寺了,这里离伏见稻荷大社并不算太远。我去的那天游客特别特别多,而且清水寺最著名的观音堂正在装修(印象里好像要装修到2022年),所以那天我在清水寺其实感到挺遗憾,但又无可奈何,随便找了个还不错的角度拍了一张,没想到我这张照片还算挺满意。

图五是从清水寺出来以后路边的一处小神社,地主神社。这里据说求姻缘特别灵,但我到了那里的时候已经关门了。我觉得这张图对我来说简直太符合我了——良缘祈愿,关门。

图六是清水寺外面搭的一个灯笼架子,有点类似于国内的给寺庙供养的感觉,企业层面给寺庙香油钱,寺庙可以允许企业把它们的名字留在寺庙里。不过这种字体和这种氛围,好有日本的独特风味啊!

图七是已经从清水寺出来了,路边的偶然所见。相比于昨天拍的那张走廊里的黑白照,其实我还是更喜欢这张,虽然很肃穆、克制,但还是能感受得到自贩机所透露出的生活气息。

图八是离京都国立博物馆不远处的一间神社(京都的寺庙、神社简直不要太多)。当时就是觉得夕阳打在石质鸟居上反射出来的光很好看就拍了,这种淡淡的橙红色让我感到很温暖(虽然我后期修了一下,但这种橙红色并不是我刻意调出来的),我走了一整天的疲惫顿时少了很多。

图九就是京都国立博物馆了。这栋建筑是明治时代日本全面学习西方的结果。不单单是这里,奈良国立博物馆、东京国立博物馆也是这种风格的建筑,恍惚间甚至让我有一种我在欧洲的错觉。(后来想想这跟中国前几年的状态不是一回事么,点到为止)

图十就是京都著名景点金阁寺了。为了看金阁寺最闪耀的时刻,我跟一个朋友特意订了离金阁寺不远的一家日式传统民居风格的民宿,美美地睡了一觉第二天早早赶在9点开门的时候就到了。但是,当时的效果并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好,金阁寺并没有达到金色晃耀的效果,不过能亲眼看到它我已经心满意足了——更准确地说是理想幻灭了,因为这个地方真的只有金阁寺这一栋建筑可看,金阁寺里面还是不对外开放的,所以,不算拍照的时间,单纯只是看看它,沿着外面的湖边走一圈,10分钟足够,然后,这个景点就逛完啦。(微笑脸)(而且现在的这栋建筑其实还是在上个世纪60年代重建的,原来的那座千年古刹在1952年*印象里是这个年份*被一位迷恋金阁寺之美的僧人在寺庙里自焚一起烧掉了)

老实讲,金阁寺除非陪朋友再去一次,否则我自己是绝对不会再去了。所以这张照片即使我再不满意也只好这个样子了。

因为LOFTER最多只能传10张照片的限制,而且我也真的就找到了这些可以传上来的了,京都的照片算上昨天传的就先分享这些吧,将来要是我再发现让我觉得可以分享出来的照片时再传。

其实我真的挺喜欢京都的——如果游人没有多到路都走不动的话,如果四条大街的路边没有站街的小姐姐的话,如果京都的地铁更完善的话,如果京都人不那么“笑面虎”的话.......呃.......好吧。

下次再讲什么呢?现在我也没想好,明天再说吧。

评论(1)
热度(2)

© 河上清波 | Powered by LOFTER